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14个“最”
昌吉市2018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最,在汉字世界中,毫无疑问,是一个顶级的词汇,往往表达着深刻的判断,倾注着强烈的情感,传递出丰富的内涵。
2018年昌吉市“两会”上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共有14个“最”字。有一处还“最”字连用,气势如虹,意味深长,更让我们看到一级政府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,对社会民生的高度关注,对今后发展的深刻思考,及对夺取新时代更大胜利的坚定信心。
编辑对 14个“最”字进行的归类整理解读。
报告原文:
1. 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,按照“三年一个周期、稳定骨干、充实优秀”的部署要求,深化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,最大限度争取民心、凝聚民心。
2.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把各族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谋民生之利、解民生之忧,深入推进“九大惠民工程”,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让各族群众收获更多满意感。
3. 打通医疗卫生服务“最后一公里、最远一家人”。
4. 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以实现“让群众最多跑一趟”为目标,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区级试点。
解读:
谈到民生,“最”字占比最多,有5处。表现出报告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念贯穿报告全篇,显示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愿景。报告谈及民生使用“最”字,释放出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,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,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,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和目标!
报告原文:
5. 全面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,进一步提高残膜回收率,最大限度降低农业面源污染。
6. 最终达到食材从“农田到餐桌”流向可追溯、风险可控制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。
7.以史上最严的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,直面问题不回避,事不过夜抓整改,将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,27批103个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,处罚企业5家、问责处理58人,畜禽养殖污染、餐饮油烟扰民等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。
解读:
这三处“最”,显现了政府实施“绿色崛起美丽昌吉”生态工程、着力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的展现新作为的信心,也显示了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。生态环保必须最严格,不能打折扣。就像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的“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,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
报告原文:
8.六是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,作风不实仍然是我们最大的敌人,等等。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,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责任导向,认真加以解决。
9.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,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,落实领导干部环境问题(事件)责任追究办法。
解读:
人心向背事关执政基础,报告中两处“最”字显示了实现总目标、实现新作为、行走新长征之路强烈的忧患意识。强调破解这个突出难题,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,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。报告也清醒地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,深化标本兼治,保证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,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,确保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昌吉市生动实践。
报告原文:
10. 坚决控制增量,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,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、公共事业领域,确保社会投资比重达到80%以上,实现违规举债零增长。
解读:
这是昌吉市政府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防范“三大风险”发出的最强音。必须脚踏实际,才能赢得未来。
报告原文:
11.个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完成,六工镇十三户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。
12.新医大一附院昌吉分院荣获中国最具成长力县市医院“改革之星”奖。
13.首次创建、首创成功,夺得了最具价值城市品牌——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,各族群众的自豪感、荣誉感和归属感全面增强。
解读:
这三个“最”是2017年取得的辉煌成绩的浓缩,报告说,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!2017年是极其特殊、极不简单、极不容易的一年。这一年,我们紧紧围绕“总目标”,坚持维护稳定不动摇,扭住发展不放松,保障民生不余力,应对考验不回避,解决了一些难题,创造了不少业绩,干成了许多实事,展示了州府人民戮力同心的新气象,发扬了州府干部勇于担当的新作风,谱写了州府城市争创一流的新篇章。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,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,是区、州党委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,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。(马月)